首页

妹妹踩踏

时间:2025-05-29 01:29:00 作者:大国工程看新疆丨塔里木油田钻出193座“地下珠峰” 浏览量:59270

  中新社酒泉10月29日电 题:从托举飞天到自己飞天——记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

  作者  张素  马帅莎  占康

  “我想在咱们的‘太空豪宅’里飞来飞去,体会失重的快乐;我想精心完成好每项任务,守护好咱们自己的‘太空家园’……”

  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王浩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首次亮相。作为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做梦都想去天上的空间站看一看”的王浩泽,将实现“从造火箭到坐火箭,从托举飞天到自己飞天”。

  “飞”,是这位“90后”女航天员成长道路的关键字眼。

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在会上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蔡旭哲担任指令长。图为航天员王浩泽。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1990年3月出生于河北滦平的王浩泽,从小视母亲为偶像。她说,母亲曾因家贫被迫辍学,却能在干农活之余挤出时间自学,考上师范学校,改变自身命运。母亲的言传身教让她懂得,想要得到就“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

  正是靠着这股劲儿,自谦“资质平平”的王浩泽一路振翅高飞。先是被东南大学录取,本科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等荣誉;后来被保送至该校工程热物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由此开启新的领域。

  “我喜欢挑战未知领域,享受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的成就感。”她说。

  正是在求学期间,一位对航天事业有着浓厚兴趣的导师成为王浩泽的“飞天”引路人。毕业时,她将简历投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10月22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中新社发 汪江波 摄

  2015年进入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以后,王浩泽一直参与研发新型火箭发动机。面对复杂的方程式、谜一样的参数、天书般的运算逻辑,她要做的就是“全神贯注地去探索”。每当攻克难关,她就会获得巨大的幸福感。

  看到国家选拔航天员的通知,她也抱着闯关心态报了名,最终通过层层选拔,入选第三批航天员队伍。

  王浩泽还记得走进航天员大队的情景。“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时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成为一名航天员,我是幸运的。同时,能够将个人价值和祖国需要相结合——为国出征,我更是幸福的。”她如此记录那日心情,更暗下决心:“一定要对得起‘航天员’这三个字。”

  航天员只有两种状态,飞行和准备飞行。在航天员大队,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儿,时刻准备着飞向太空。没有飞行经历、一切从零开始的王浩泽,成了公认的“拼命三娘”。

  例如在出舱程序训练中,航天员需要穿上百余公斤重的舱外航天服模拟出舱过闸段动作。由于服装内还加了大气压,王浩泽举手投足都很吃力,更别说要将软管束的接头插入直径仅约1厘米的插孔。

10月22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中新社发 汪江波 摄

  “手只能勉强够上目标,但视线够不着,戴着厚厚的手套,手也没有触感,试了几次后,胳膊就没力气了。”她回忆说。

  王浩泽的制胜“法宝”就是“勤思”。她反复揣摩身体呈现姿态、抓握扶手位置、反光镜位置等,悟透原理、“找到巧劲儿”,再做动作便能一气呵成。

  想要飞得更高,还要靠“苦练”。王浩泽仍记得第一次坐离心机的感受,短短几十秒就感觉呼吸困难,肺部像被撕裂一样。她说,自己握着一个“从来没有航天员按下过”的警铃,思想挣扎不止。“虽然很难受,但我觉得我不能按,我不能成为第一个按警铃的人。”

  一个用来记录训练体会的笔记本,成为王浩泽一路走来“破茧而出”的注脚。

  48小时沙漠野外生存训练后,她写:“既感受到了沙漠温差几十摄氏度的残酷,又领略到躺在伞布上看着漫天星汉灿烂的浪漫柔情”;

  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后,她写:“靠着顽强的毅力,我们从做题时的‘特困生’到一次警铃都没响起的‘特优生’,团结协作熬过了三天三夜”;

  海上训练后,她写:“即使背过身去也能感觉到呼啸的海风拍打着后脑勺,耳朵根被浪花一刀刀割着……当人一坐上船,看到蓝天白云、碧波万顷展现在眼前,清爽的海风拂面而过,一瞬间所有的不适感都烟消云散,整个人精神焕发”。

  如今,面对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主要负责空间试实验项目、物资管理和站务管理工作的王浩泽充满信心。“在指令长的带领下,在天地一心的默契配合下,我们乘组一定会顺利圆满完成任务。”她说。

  她还说,星河滚烫、梦想发光,要“让每一个日出日落都成为宇宙精彩的记忆”。(完)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泰将举行“鹰击—2024”空军联合训练

央视网消息:今年3月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提升支付便利化举措。这些举措落地效果如何?外籍人员在华支付消费方便吗?我们来听听外籍人士怎么说。

国家林草局向四川云南紧急调拨森林草原防火物资

同样地,中国在近代史中也曾有着惨痛的经历,充斥着被压迫与半殖民。这些共同之处塑造了中国与拉美地区国家共同的认知,即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中国也曾有过不发达的过去,它今日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发展中国家是有可能走出不发达困境的,这对于拉美国家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学习的源泉。

视频丨《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第四集:万紫千红总是春

国道214线横穿而过的西藏昌都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上盐井村,有着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盐井天主教堂,由法国传教士建于1865年。

文化何以赋能旅游?云南大理给出“金点子”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苏丹驻华大使奥马尔·萨迪格近日在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表示,中非合作论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坛,代表了非洲国家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移动5G基站超230万个

杨小微:我国教育现代化在目标定位上经历了与时俱进的变化或升级,总脉络是从“面向现代化”到“走向中国特色现代化”,再到“走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从“本土化”到“特色化”到“中国样态”的提升。在国家战略上的定位方面,从教育服务于现代化转到同时实现教育自身现代化,还经历了从“基本实现”到“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量级提升。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并明确提出教育现代化应当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教育的地位,也实现了从“优先发展”到“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再到“强国之动力、强国之基础”的提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